我国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也已上升为国家战略。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承德市考察“时间银行”时提出,要把“老有所为”同“老有所养”结合起来,鼓励老年人继续发光发热。为深入探讨此养老模式在实际运营中的可行性以及发现新兴阶段中尚可优化的问题,浙江外国语学院“时间银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6月25日至7月1日深入杭州市拱墅区华丰社区开展实地调研。
在实践前,团队成员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社会媒体报道了解到,隶属于拱墅区和睦街道的华丰社区前身为国企华丰造纸厂的集体宿舍,社区居民大多为华丰造纸厂的退休员工,其中80岁以上老人224人,90岁以上老人24人,100岁以上老人2人,社区老龄化率高达28%,特点主要表现为“房子老、年纪老”。

华丰社区外部面貌
“时间银行:激励银龄互助,推动社会治理”
6月25日,团队成员走进社区文化家园,参观华丰记忆展厅,了解华丰社区的历史、“巧媳妇”志愿服务团队的由来以及社区“时间银行”的发展历程。据文化家园工作人员介绍,家园内部有“三空间、三场所、三支队伍、三个课堂”,同时兼有党员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企业退休人员活动中心、妇女之家、基层工会文化家园等九项职能,也是社区“时间银行”的基地所在。
居委会相关负责人向团队成员介绍了社区“时间银行”的开展情况、时间银行储蓄卡的使用规则、社区的特色模式以及运行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她不禁感慨:“‘时间银行’对团队成员这种老年群体居多的社区的帮助确实很大,尤其在疫情期间,很多居民坚持退休不褪色,发挥着自己的余热。”
随后,团队成员通过聊天访谈、发放问卷等方式,收集居民对“时间银行”的了解程度、支持态度、参与意愿以及存在的困惑,分析社区运行过程中的优势与劣势。

志愿服务时间银行储蓄卡

相关负责人向团队成员介绍社区“时间银行”开展情况
“时间银行+书画宣传:引领垃圾分类新风尚”
“金秋驿站”以党建为引领,努力打造成为展现老干部风采、发挥老干部作用、凝聚老干部力量的美好家园和在“重要窗口”建设中展示老干部“头雁风采”的重要阵地。华丰社区“金秋驿站”为杭州市首批“金秋驿站”。
6月27日,实践团队先后参观了社区“金秋驿站”以及退役军人服务站,走访了社区的5个垃圾分类投放点。团队成员发现每个投放点旁都有宣传展架,上面是宣传垃圾分类的书画或者漫画作品。同时,华丰社区“金秋驿站”还发挥“文化养老”特色,用书画宣传来深化辖区居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促进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也会定期举办宣传活动,展览居民创作的相关内容的书画作品。
在访谈过程中,60余岁的居民志愿者马建荣拿出自己的时间储蓄卡向团队成员介绍,自己平时经常会参加垃圾分类、社区巡逻等志愿服务,虽然自己不是党员,但受到许多退休党员的感染,一直积极参加各类志愿服务;虽从没兑换过任何东西,但是也为自己能给社区贡献一份力,感到很自豪。

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

团队成员采访党员志愿者
非遗文化+时间银行:传承非遗文化,展示运河面貌”
为探究“时间银行”优化模式,实践团队成员在相关负责人的带领下走进和丰社非遗交流中心。社区依托和丰社非遗交流中心的号召力,探索发展文化养老社区公益服务组织、聚集民间草根艺人的活动基地的功能,挖掘乐于参与“时间银行”的志愿者领头人。据介绍,社区中有许多的民间“能人”加入到华丰社区志愿者队伍,例如微型风筝传承者陈永联、“剪纸达人”郑荣山、“毛娘”骆荣娣等,他们也会走进学校为学生教授手艺。

社区养老文化记忆展厅
本次实践,成员们相互合作,相互包容,对华丰社区及“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有了新的认识。实践团队以华丰社区“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为对象,从运行机制、实施效果和现存问题等方面进行研究,为社区、政府推进“时间银行”建言献策。届时,作为青年学子应当认识到自己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担负起绘制社会美丽图景的重任,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团队成员在社区居委会前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