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实践 > 正文

社会实践十佳团队展示 | 把青春留在祖国大地上——聆听绘眼行记团队的故事

作者:  发布时间: 2021-12-23  点击:

社会实践十佳团队展示 | 把青春留在祖国大地上——聆听绘眼行记团队的故事

浙江外国语学院“绘眼行记”团队成立于2015年,已逾七载,一直秉持 “让民俗被看见,让器物的声音被听见”的宗旨,以绘画记录文化,以行动传承精神。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碾碎一切痕迹,但有些东西必须留存,以维持民族精神,我们称之为‘根’,传统民俗文化正是我们的根。”今年暑期,他们来到了号称“活水码头”的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浦阳镇径游村,展开了他们的实践故事。


深挖民俗文化,绘画传统物件


在这短短十余天中,团队通过座谈会、寻访村民和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径游当地的民俗文化现状,深入挖掘当地的节气文化、晒干文化、祭祀文化和商贾文化等独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

团队深入村民家中,寻找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老物件,老式烛台、洗帚、烟斗……这些饱含历史印记和传统文化的老物件,在团队成员的笔下,以水彩绘画的形式生动展现。团队延续以往特色,通过此方式来记录、感受器物所蕴涵的传统文化,创作出了一批批优秀的作品。

“佳节之际,锅盖拢团圆之一捧热气,亲朋围坐一周,话家长里短,菜蔬熟时,热气携菜香四溢,便可大快朵颐。”团队成员绘画着“三滚不如一捂”的木制高锅盖,并记录下这温情的话语诠释着民俗文化。

团队成员正在绘画木制高锅盖


镜头记录民俗,一齐寻物承志


“寻物承志”视频


除了绘画作品外,团队还想出了“用镜头记录民俗文化”的好主意。他们遵循“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要义,多次进行视频采集制作,以刨子、洗帚等器物为立足点,深挖其所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最终制成“寻物承志”视频单元组。视频记录了器物的古韵魅力,集中呈现了径游民俗文化,也增加了器物所蕴涵的民俗文化的吸引力,助力保护遭受现代文明冲击的优秀传统文化。

“第一次跟随团队老师和伙伴举起摄像机,拿起画笔时,通过对每一个镜头的设计、每一笔线条的勾画,我真正亲自触摸到了乡土文化本身。”“当我们尝试着用某些尽可能还原和有特色的方式记录文化,并向外传播文化,也就意味着我们也终于有机会采取一种新的视角审视这种文化。”团队成员真诚地写下了自己的心得感悟。


新时代方式传播,拓宽影响渠道


在赞叹独特民俗文化的同时,团队又想将其传播给更多人去感受传统文化的温情。他们用自媒体进行传播,在多个主流社交平台建立了团队官方账号“绘眼行记”,包括微博、B站、抖音、微信公众号,推送多篇文案、视频等,积极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宣传展出,拓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渠道,通过多种途径扛起文化自信大旗,用新时代的方式传播传统民俗。

绘眼行记微博


共建“绘眼行记”民俗传习馆


出于对径游村传统民俗的喜爱和对径游村人民长期帮助的感谢,团队与径游村合作共建“绘眼行记”民俗传习馆。目前该馆前期设计已完成,施工和馆内作品装裱布置也将会逐步推进。在该馆建成之际,届时馆内将展示团队在径游村绘画的作品、民俗器物视频及多个场景复原,让村民再次感受径游文化之深远,形成文化认同、文化自信。团队也计划通过媒体宣传、后续文化运营等方式,让径游文化以更丰富的形式展现与传播开来。

传习馆修缮改建后外立面效果图


秉持初心,他们一直在路上


在本次实践中,队员们与村民同吃住同生活,亲身感受当地风俗民情,他们用手触摸器物,用绘画的眼睛、镜头和文字记录民俗器物和它承载的民俗故事、蕴含的优秀传统,让文化印记浮现于时间埃尘,加深认知,烙刻进灵魂血脉。

挖掘和传承传统民俗文化,“绘眼行记”一直在路上。团队将始终秉持初心,怀揣一颗赤子之心,让民俗文化在现代社会再次发光!

此外,团队还受到中央电视台等多方媒体的关注与报道,被评为2021年浙江省暑期社会实践风采大赛优秀团队、暑期社会实践校级十佳团队,团队也曾荣获“全国百强实践队伍”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