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青春风采 > 正文

青·风采 | 迷马特辑:生活中的“马拉松”优秀作品展示——我的光影收集簿

作者:  发布时间: 2025-10-16  点击:

生活中的马拉松”征文活动发布后,投稿者们带着热情的投稿纷至沓来。经过我们的阅读后,我们挑选了其中最为真挚、精彩的几篇,与大家一起分享。下面,就让我们走进今日投稿者分享的故事,与她一起回望她生活中的“马拉松”吧。

一直以来,我都相信,有些瞬间值得被永恒收藏。而摄影,便是我与时间之间签订的温柔契约。这份默契,始于更早的懵懂年华——用手机镜头仓促地打捞着青春河流上零星的浮光。然而,真正意义上的“盟约”,是在大一那年的夏天缔结的。当那台属于我的相机被送到手中,冰凉的金属机身贴着掌心。它的到来,像为我重新校准了世界的焦距。从前模糊掠过的一切,忽然间,纹理尽显,意义丛生。

第一章

显影的日常小诗

我迷恋于将那些被熟视无睹的日常,在取景框里淬炼成诗。

镜头里,我看到晨光是如何像一位谨慎的画家,在图书馆的长廊地板上,一寸寸地试探着下一步油彩的落笔;午后的日影又怎样爬上室友的书架,将密密麻麻的笔记熨上慵懒的金边;而晚霞,总在离别时最为慷慨,它将整片天空泼洒成玫瑰色的河,流经每一个晚课归来的年轻肩头。我收集时间走过的痕迹:教学楼斑驳红砖上,夏日藤蔓枯荣的印记;食堂窗口蒸腾的、带着食物香气的氤氲水汽;还有那只总在宿舍楼下打盹的白猫,它碧色的瞳仁里,映照过多少我们匆忙奔赴课堂的清晨与疲惫归来的深夜。

我的镜头让我看见,生活并非宏大的叙事,而是一首由无数细微、静默而又丰沛的意象连缀而成的长诗。

第二章

定格的琥珀时光

如果说,记录风景是向外的观察,那么记录人,便是向内的沉潜。

我拍下我的朋友们:通宵复习的深夜,她们枕着摊开的书本安然睡去,睫毛在脸颊投下柔和的阴影,像极了疲惫的天使。生日惊喜的刹那,那张被烛光与笑容点亮的、毫无防备的脸,胜过所有虚构的戏剧。这些瞬间如时光的松脂滴落,将最真挚的情谊与最本真的状态,凝固其中,万年不改其温润。

第三章

自我对话的暗房

这场漫长的记录,更是一场无声的、与自我的对话。

透过取景框,我学会了等待。为了一束恰好穿过叶隙的光,我愿意在原地等待十几分钟。这让我明白,美好值得耐心,而急躁只会惊散灵感。它还教会我取舍。取景框取一片云,便意味着舍去整片天空。这何尝不是一种人生隐喻?我们无法拥有一切,只能深情地拥抱我们所选择的。

在整理成千张照片时,我清晰地看到了时间的褶皱与流向。那个大一刚来时,在陌生人群中眼神怯懦的自己,如今已能在镜头后,从容地捕捉世界的表情。这些影像,串联起的,不仅是我眼中的世界,更是我内心的成长地图——从迷茫到清晰,从喧嚣到宁静。

如今,这台相机已不仅是一件工具。它是我对抗记忆遗忘的堡垒,是安放复杂情绪的容器,更是我解读自己存在的方式。它让我相信,每一个按下快门的瞬间,都是一次小小的奇迹——我们竟能从时间无情的湍流中,打捞起一枚枚具体的、发着光的“此刻”。

这场名为记录的马拉松,没有终点。它的奖牌,是那一帧帧被定格的、呼吸着的过往。当未来的某天,记忆开始褪色,我仍能翻开这本用光影写就的“收集簿”,指给你看:呐,这就是我的青春。它曾如此具体而细微地,发生与存在过。